www.zkva.cn鹤壁创新内容哪家好家园网

        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程序测试 >

常州新北区:巧手执麦秆 传统技艺涌入青春“活水”

时间:2023-03-24 04:23:06 来源:网络整理 转载:www.zkva.cn鹤壁创新内容哪家好家园网
三夏农忙之后,麦粒归仓,麦秆如何处理?除了粉碎还田,这些金黄的麦秆经过一翻雕琢后,还能变成惟妙惟肖的画作。这种民间技艺名叫麦秆画,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了。 (王艾青麦秆画作品《鲤鱼跃龙门》) 巧手执麦秆 绘出传承千年的老手艺 睡莲、仙鹤、

  三夏农忙之后,麦粒归仓,麦秆如何处理 ,除了粉碎还田,这些金黄的麦秆经过一翻雕琢后,还能变成惟妙惟肖的画作。这种民间技艺名叫麦秆画,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了。

(王艾青麦秆画作品《鲤鱼跃龙门》)

  巧手执麦秆 “绘”出传承千年的老手艺

  睡莲、仙鹤、喜鹊......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,都出自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区级非遗传人王艾青之手。40多年前,爱好画画的王艾青进入麦秆画工艺厂,第一次接触到了这种传统技艺。“当时厂长来找我的时候,他说是麦秆做的画,我都不相信,他就领我去看了一下,我觉得非常神奇,就对这个麦秆画有兴趣了。”王艾青笑着说道。

(王艾青正在创作麦秆画)

  中空的麦秆被剖开熨平后,就能像纸张一样被剪贴到底稿上,拼接成各种画作。这个过程听起来容易,****工序却十分复杂,按照“烫、刮、贴、裁、熨”的五字秘诀,王艾青一钻研就是四十年。“最难的要属烙熨这个步骤。这个步骤通过调节烙铁的温度,来改变作品颜色的深浅,如果温度把控得不好,整幅画可能就焦了。”王艾青说。

(麦秆被剖开后熨平)

(着色后的麦秆画)

  学了一段时间以后,王艾青开始尝试对“原色”麦秆画作品进行创新。他开创了“皱纹纸着色法”,把麦秆和已经被皱纹纸染色的水一同蒸煮,使其变色,这种煮色方法至今还在沿用。

(有了颜色,麦秆画更加富于表现力)

  随着麦秆画工艺厂的停业,王艾青辗转从事过多个行业,但是他对麦秆画的****却始终不曾更改。目前,在常州最早学习麦秆画的手工艺者中,只剩下他****。“我很喜欢,就把它坚持下来了,最近还想再开一个工作室,让自己老有所乐”,王艾青说。

  “95后”小伙拜师学艺 传统手艺赋予青春活力

  许多传统手艺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,王艾青则不一样,他有四五个徒弟,其中一位还是“95后”。

  这位年轻的徒弟叫郭畅旭,是甘肃人。五年前,他因为一篇报道千里迢迢来到江苏常州向王艾青拜师学艺。“当时看到那个报道就觉得很新鲜,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动力吧,让我根据不太详细的地址东摸西找地就来到了师傅家。”郭畅旭说道。看一眼就迷上麦秆画,这经历跟王艾青当年一模一样,他没有犹豫,收下了这个徒弟。

(王艾青正在指导郭畅旭做麦秆画)

  从最基础的刮麦子,到****一幅完整的画作,再到如今创立了麦秆画工作室,这些年来,郭畅旭不仅跟着师傅学手艺,还走访了全国各地的麦秆画非遗传人,集合各家之长,推陈出新,实现了技巧上的巨大飞跃。他在麦秆画创作过程中引入电脑构图法,创新羽毛(皮毛)****技法,增添了这门老手艺的表现力。由郭畅旭历时七个月创作的作品《长啸山林》,用麦秆将一只下山猛虎描绘得栩栩如生,最近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的徽章认证。

(郭畅旭创作的麦秆画作品《长啸山林》(中))

(麦秆画的羽毛(皮毛)****技法让老虎毛发根根分明)

  在郭畅旭的努力下,麦秆画****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,传统的非遗作品因此被被标上了流行“符号”。

(郭畅旭在疫情期间创作的麦秆画作品《武汉加油》)

  有像郭畅旭这样优秀的徒弟们,王艾青相信,麦秆画这样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将在传承中发扬光大,散发日久弥新的魅力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1